家里用过的易拉罐塑料瓶等塑料容器,一些人常常喜欢攒起来,等到累计到数量后再去卖掉,还有一些人习惯重复利用易拉罐塑料容器。这种看似环保或者节约的做法,却可能为家人埋下健康隐患。据了解,每个易拉罐塑料器皿在底部都有一个数字(它是一个带箭头的三角形,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数字)。有关人士表示,数字为“3”和“7”的易拉罐塑料瓶容器,通常含有毒物质双酚A(BPA),随着塑料老化、常用微波炉加热或被太阳曝晒,双酚A很容易被释放出来,污染食物及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塑料瓶在家循环利用不可取 危害人体数字为“3”的塑料制品,高温时容易产生有害物质,甚至连制造的过程中它都会释放有害物质。有害物质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乳癌、新生儿先天缺陷等疾病。目前,这种材料的容器已经比较少用于包装食品。如果仍在使用,千万不要让它受热。数字为“7”的塑料制品,是被大量使用的一种材料,尤其多用于奶瓶、水壶、水杯等物品中,因为含有双酚A而备受争议。曾表示,理论上,只要在制作PC的过程中,双酚A百分百转化成塑料结构,便表示制品全没有双酚A,更谈不上释出。但是若有小量双酚A没有转化成PC的塑料结构,则可能会释出而进入食物或饮品中。因此,小心为上,在使用此塑料容器时要格外注意。因此,如果家里有塑料容器,不妨把底部带“3”和“7”的及时处理掉,或放到阴凉通风处。更不要重复利用一次性塑料容器。
中国垃圾分类试行了十多年,也形成了很多误区,其中一个误区是“只关注前端分类,不关注后端垃圾收运及处置”,甚至无视收运及处置环节的复杂性及其巨大成本。如果没有适合的运输方式及终端处置方式,辛苦分出来的垃圾在终端必然会重新成为混合垃圾,从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资金的巨大浪费。目前社会上广泛流传有很多种垃圾分类的宣传,其中一种是:塑料饮料瓶应该分成“瓶身、瓶盖、商标”三类进行分类投放,您同意这种“塑料瓶三分法”的方式吗?您了解塑料瓶真实的的回收处置方式吗?我们先了解一下塑料瓶的材质:瓶身通常是聚乙烯(PE)、聚对笨二甲酸乙二醇脂(PET)、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等;瓶盖大多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PP;商标则是PVC或PE;商标粘合剂通常是EVA。实际上塑料瓶塑料类型很多,估计要全面了解清楚只有靠专 家了!
以中國目前的現狀來看,塑料瓶是僅剩的幾種廢品回收公司願意市場化回收的在生資源之一了。塑料瓶回收後經過壓縮打包、運輸進入在生工廠,再由人工分選把不同材質的的塑料瓶、瓶蓋、商標分離,分別粉碎、清洗、造粒,Z終形成在生塑料顆粒産品銷售出去,從而完成塑料回收的粗加工過程。其中商標部分由于包含印刷材料,只能作爲低價值雜塑進行再利用,或進入垃圾焚燒電廠處置。我們回到前面的問題,塑料飲料瓶應該分成三類嗎?理論上講,塑料瓶按照成分進行分類有利于後端的在生利用,但前端分還是後端分則有很大不同,至少社會總成本消耗會有很大差別。首先分析一下前端分類,按照塑料種類不同可以分開爲瓶身、瓶蓋、商標,既然分開了需要分別投放,那麽需要至少三個回收垃圾桶,同時也需要分別打包、裝車運輸。實際上,很多塑料瓶的瓶蓋即使擰下來,與瓶蓋分離的防盜環仍然會保留在瓶口上,很難與瓶身分離;很多塑料瓶瓶口也采用與瓶蓋相同的塑料材質,同樣與瓶身也很難分離。
目前我國塑料瓶制品企業存在的難題:企業生産的標簽瓶子,克重僅8.8克,該産品使用了較少的材料,因此減少了資源消耗、減少了固定廢棄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對環境産生的影響。而中間的産品,克重達到27.3克,該産品會不僅比上述産品産生約三倍的資源消耗和浪費,而且價格也貴了10倍。重量化的産品包裝給企業和零售商帶來巨大的利潤,但是對環境帶來影響可想而知。在瓶子使用之後的回收環節,中間的瓶裝産品不僅更易于回收處理,還增加回收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可笑的是政府爲了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相關部門專門針對環保建立了獎勵機制系統。然而大多數的企業都是從企業利潤出發,很少考慮到産品對環境帶來的影響。提高人們的集體環保意識才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所在,同時我們要減少産品對環境的影響,關鍵不僅僅是提高回收利用率,而應該減少廢棄物的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