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利用其折射率不同的性質檢驗條紋和節瘤,當條紋和節瘤的折射率相差0.001以上時,可以顯著地看到條紋和節瘤。較小的條紋和節瘤可以利用照射在試樣上,觀察試樣後面的黑背景是否發生亮帶來進行檢驗。也有采用具有黑白條紋背景或方格條紋的背景底板。爲了查明條紋和節瘤的産生原因,玻璃瓶廠須研究其性質,簡單的試驗方法有侵蝕法有侵蝕和直線觀察法。
1 、侵蚀法 把带有条纹和节瘤的玻璃表面磨平抛光后,放在25度的1%氢氟酸中,富二氧硅质的条纹和节瘤的熔解比周围玻璃要缓慢,其结石形成凸起的表面。富氧化铝质的条纹和节瘤熔解得更慢,结果条纹和节瘤也比周围高,形成了凸起。如把Na2O, SiO2、 Na2O煅烧耐料黏土、含鋯莫来石砖产生的条纹放在25度的1%氢氟酸中,则比周围玻璃溶液解快,其结果形成凹下的表面,以此方法可大致判断出条纹的性质。2 直线观察法 通过带有条纹的玻璃,观察玻璃后面的黑线背景的情况。使黑线调和条纹在45度角交叉,可以观察到黑线条弯折成与条纹相平行时,则条纹的折射率比玻璃的大,如果黑线条弯折成垂直于条纹时,则条纹的折射率比玻璃小。
1,玻璃瓶罐应具有一 定的机械强度 瓶罐玻璃由于使用条件不同,也会受到不同的应力作用。一般可分为内压强度,耐热冲击强度,机械冲击强度,瓶罐玻璃翻倒强度,和垂直产生的荷重强度等。但是从导致玻璃瓶罐破裂这个角度来看,其直接原因几乎全是机械冲击作用引发的,特别是玻璃瓶罐在运输过程中,灌装过程中经受多次划伤和冲击造成的。因此,玻璃瓶罐应当承受灌装,储运以及后续加工时遇到的一般性内外部应力,震动,冲击,碰撞。瓶罐玻璃的强度根据充气瓶和非充气瓶,一次性玻璃瓶和回收玻璃瓶而略有区别,但一 定要保 证使用安全,不爆裂。不仅在出厂前检查耐压强度,而且还要考虑到回收玻璃瓶在循环使用中强度降低的问题。根据国外资料,使用5次后,强度会降低40%左右(仅为原始强度的60%);使用10次,强度下降50%。因此玻璃瓶生产厂家设计瓶形时,须考虑玻璃强度有足够的安全系数,避免玻璃瓶罐产生“自爆”伤人。
2,影响玻璃瓶罐机械强度的因素 瓶罐玻璃中的分布不均匀的残余应力,使强度大为降低。玻璃制品中的内应力主要是指热应力,它的存在会导致玻璃制品机械强度降低,热稳定性变差。
玻璃中的宏觀和微觀缺陷,如結石,氣泡,條紋等常因成分與主體玻璃成分不一致,膨脹系數不同而造成內應力,從而導致裂紋的産生,嚴重影響玻璃制品的強度。
另外,玻璃表面擦傷與磨損對制品強度有很大影響,傷痕越大越尖銳,強度降低越顯著。在瓶罐玻璃表面上形成的裂紋主要是由玻璃表面的擦傷造成的,特別是玻璃和玻璃之間的表明擦傷。對于需承受較高壓力的瓶罐玻璃,如啤酒瓶,汽水瓶,強度的下降都會造成制品在加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的炸裂,所以在運輸及灌裝過程中應嚴格禁止碰撞,擦傷和磨損。
瓶壁厚度直接关系到瓶子的机械强度和承受内压力的能力,瓶壁厚薄比过大,瓶壁厚薄不均,使得瓶壁有薄弱环节,从而影响了抗冲击和耐内压力的性能。在国标 GB 4544---1996《啤酒瓶》中严格规定了瓶壁厚薄比小于2:1.瓶壁厚薄不同,它的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时间也不同。因此,玻璃瓶廠爲了避免制品發生變形和退火不安全,確保瓶子質量,應嚴格控制瓶壁厚薄比。
通过对条纹折射率大小的判定,也可初步判断出条纹的性质。一般Sio2质条纹的折射率要小于玻璃的折射率。条纹直线观察,玻璃中条纹的检验除上述两种简便的方法外,还有偏光干涉法、绕射法和离心浮沉法等。无论何种方法其测试的方法原理都是通过测定条纹的折射率、密度、应力光程差与玻璃进行比较观测有何不同,从而以此对条纹做出检验。玻璃中的气泡、结石和条纹等缺陷,其产生的原因都与玻璃制造工艺过程有关,在查缺陷根源时,一 定要结合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判断。如生产中气泡和结石是同时出现,它们是有内在的联系,可能是因温度偏低、玻璃液流变化或出料量过大而引起,与澄清剂关系不大,如单一的是气泡出现,要考虑澄清和澄清剂问题。通常缺陷在生产过程初期出现缺陷,则与前工序关系也不大不要出现缺陷从头工序一个一个地去检查、测试分析,这样会延误排除时间另外,在解决排除缺陷时,不要采取了某项措施而出现了其他方面的缺陷发生或更加严重,例如为了消除因耐火材料而出现的生产故障,单方面地采取降低温度,这样也不利于玻璃的熔化和澄清。为了便于度玻璃产生中缺陷的判断和分析,把缺陷的出现于玻璃产生过程中各工序的关系列于13-4以作为消除缺陷的参考。